官方微信公众号

医院动态

警惕,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!#科普

警惕!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

提到子宫内膜异位症,很多人会想到痛经,但有一种特殊类型—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(DIE),却因“浸润深、症状杂”常被忽视。它并非独立疾病,而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复杂的亚型,如同“扎根深海的病灶”,给患者带来多方面困扰。下面为你详细解读这种疾病的核心信息。


image.png


一、什么是DIE?

DIE是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的缩写,指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突破盆腔腹膜,向深部浸润深度≥5mm的病变 。常见发病部位包括子宫骶韧带、直肠子宫陷凹、阴道穹隆,还常累及肠道、膀胱、输尿管等器官。

它与普通内异症的核心区别在于“浸润深度”——普通内异症病灶多浅浅附着在器官表面,而DIE病灶深度超5mm,更易引发器官粘连、功能异常,症状也更剧烈且多样 。值得注意的是,DIE虽为良性病变,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浸润、转移特性,复发率较高,是妇科临床诊治的难点。


二、DIE的典型症状:不止痛经那么简单

1.疼痛类核心症状:中重度继发性痛经是基础表现,疼痛会随病程逐渐加剧,甚至止痛药无效;部分患者疼痛会放射至会阴、肛门或大腿 。

2.器官受累相关症状:肠道受累时,会出现排便痛,便秘与腹泻交替等;膀胱受累则表现为尿频等膀胱刺激症状;输尿管受累可能引发肾积水。

3.生育相关问题:DIE患者不孕率高达40%。


三、如何确诊DIE?


image.png


1.病史与体格检查:医生通过询问病史,结合妇科检查、直肠指检,可初步排查病灶位置 。

2.影像学检查:经阴道超声便捷,对直肠DIE诊断敏感性高,是首选筛查方法;MRI能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;内镜超声可直接观察直肠腔外病灶,指导手术方案选择 。

3.辅助检查:血清CA125可能升高(重症更明显);肠镜、膀胱镜等检查可排除器官原发病,避免误诊 。


四、治疗与管理:个体化是关键

治疗核心目标是“缩减病灶、缓解疼痛、促进生育、预防复发”:

1.药物治疗:适合症状较轻、暂无生育需求或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。但药物无法彻底去除浸润较深的病灶,停药后易复发。

2. 手术治疗:是有症状DIE的首选治疗方式。


五、预后与日常护理


image.png


多数DIE患者经规范治疗后,症状可有效缓解,但复发率较高,需长期随访监测。日常护理中,患者应注意合理膳食,避免经期剧烈运动,同时关注情绪调节,必要时可寻求心理支持。

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、周期性便血等症状,应及时到妇科就诊排查DIE。早发现、早干预,能有效减少器官损伤,提升治疗效果和生育概率。